- 王焕凤;丁明;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后不同睡眠恢复方式对记忆和空间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严格筛选符合条件的30名健康男性战士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8 h的充足睡眠后、36 h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后及3种(自然睡眠、口服艾司唑仑2 mg、口服右佐匹克隆2 mg)恢复性睡眠8 h后,进行记忆测验、CLB测验以及血浆Aβ1~42浓度测定。结果 (1)记忆测验:与SD前相比,36 h SD后,战士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显著降低;恢复性睡眠8 h后,3组战士的记忆测验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LB测验:36 h SD后,战士的定位测验、三维旋转测验、积木连接测验成绩显著下降,图画完形测验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恢复性睡眠8 h后3组战士的定位测验、积木连接测验、图画完形测验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睡眠组的三维旋转测验成绩显著高于艾司唑仑组;(3)血清学指标:与SD前相比,36 h SD后战士的血浆Aβ1~42明显升高(P<0.001),恢复性睡眠8 h后恢复至基线水平;Aβ1~42水平的增加与外显记忆和三维旋转测验成绩的减少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1)36 h的SD可导致记忆和空间认知能力受损;8 h的恢复性睡眠可有效促进记忆和空间认知能力的恢复;(2)SD后战士的记忆和空间认知能力的损伤可能与血浆Aβ1~42的变化有关。
2021年08期 v.38 673-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7 ] - 王素娥;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联合泼尼松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及肺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85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吡非尼酮+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肺功能及肺间质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2组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Ⅲ-C)、Ⅳ型胶原(Ⅳ-C)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F患者采用乙酰半胱氨酸、吡非尼酮联合泼尼松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及肺间质纤维化指标。
2021年08期 v.38 67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9 ] - 孙志飞;徐忠;辛利;张晓磊;王小丁;
目的对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我国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滴定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泰安市中心医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于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其中研究组50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按照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北京诺华制药公司,J20171054)说明书对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滴定。研究组患者按照研究所指定的滴定方法进行滴定。对滴定过程中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所能达到200 mg bid的推荐剂量的患者数量、最终所服用药物剂量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达到200 mg bid所需要的时间为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在给予患者滴定期间出现低血压或症状性低血压的患者共7例,高血钾患者3例,肌酐升高>50%的患者共4例,再入院患者2例;对照组滴定期间出现低血压或症状性低血压的患者共5例,高血钾患者2例,肌酐升高>50%的患者共3例,再入院患者4例,将2组患者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中所采用的滴定方法安全、有效,可以使患者尽快达到最大靶剂量或耐受剂量。
2021年08期 v.38 680-683+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姜克萍;杜志顺;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与胎膜早破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医院胎膜早破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自然临产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中TNF-α、IL-10与β-HCG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通过一般资料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BMI、分娩胎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血清TNF-α、β-HC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TNF-α与IL-10水平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β-HCG与TNF-α、IL-10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TNF-α、IL-10、β-HCG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预测胎膜早破的发生。
2021年08期 v.38 684-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5 ] - 孙自峰;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椎间孔镜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随访。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5月医院收治的97例L_5/S_1椎间盘突出患者,分为经皮椎间孔入路(PETD)组(行PETD术治疗)46例和经皮椎板间入路(PEID)组(行PEID术治疗)5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手术时间、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与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3年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ID组手术时间短于PETD组,C型臂X线机透视次数少于PETD组(P<0.05);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2组患者术前、末次随访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D术、PEID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患者,远期疗效良好,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其中PEID术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少。
2021年08期 v.38 68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 余建洪;华浩东;陈喻;张小丹;韦英;张肃川;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性、临床特征及其对患者住院费用和天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2019年医院分离出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药敏结果,同时通过病历查阅方式获得CRE患者的临床信息及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采用Whonet 5.6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肠杆菌科细菌6962株,其中CRE的检出率为2.66%。CRE前3位菌种为阴沟肠杆菌(34.05%)、大肠埃希菌(18.92%)和肺炎克雷伯菌(16.22%),且多见于51岁以上中、老年患者,科室分布以重症医学科(15.14%)、泌尿外科(12.43%)和儿科(10.27%)为主。而标本类型中,以尿液最为常见,占39.46%,其次为痰液和分泌物,分别占30.27%和15.14%。185株CRE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氟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54%),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相对较低(<46%),其中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21.6%,而美罗培南在3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中耐药率最低,为48.1%。临床治疗多以2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为主,在使用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的患者中有近2/3存在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表现。CRE患者中有23.24%进行了有创呼吸通气治疗,有12.43%接受了糖皮质激素抗感染治疗,有6.49%进行了动静脉植管治疗。CRE患者较碳青霉烯类敏感肠杆菌科感染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增加。结论该院CRE感染部位以泌尿道和下呼吸道为主,主要分布于重症医学科和泌尿外科,以中老年人最多见,CRE的感染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延长其住院时间。
2021年08期 v.38 691-694+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8 ] - 张辛铜;
目的探讨肠道益生菌对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LFC)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老年NAFL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观察组联合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LFC、血脂指标、肠道屏障功能、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ALT、LF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二胺氧化酶、内毒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NAFLD患者的治疗中,肠道益生菌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肝脏脂肪含量,调节血脂,改善肠道屏障功能,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2021年08期 v.38 695-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董明瑛;陶炳铜;
目的探讨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及肺表面活性蛋白A、D(SP-A、SP-D)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CAP患儿108例(CAP组),其中重症肺炎28例(重度CAP组),轻症肺炎80例(轻度CAP组)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在医院同期体检的健康儿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炎症指标WBC、NEU%、CRP、PCT、ESR、PA、IL-6及YKL-40、SP-A、SP-D,并分析YKL-40、SP-A、SP-D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采用ROC分析YKL-40、SP-A、SP-D对CAP及严重程度的诊断性能。结果CAP患儿YKL-40、SP-A及SP-D水平及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重度CAP组高于轻度CAP组(P<0.05)。YKL-40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白介素6(IL-6)呈正相关;SP-A与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IL-6呈正相关,与前白蛋白(PA)呈负相关,SP-D与IL-6呈正相关。YKL-40、SP-A和SP-D诊断CA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73、0.893和0.910,诊断重度肺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1、0.651和0.637。结论血清YKL-40、SP-A及SP-D的水平与CAP及其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CAP及病情诊断的辅助生化指标。
2021年08期 v.38 699-702+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7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 ] - 杨惠春;齐绍文;宋学英;胡长娥;
目的观察免粘弹剂技术在双焦点散光型人工晶体植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进行双焦点散光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16例(32眼),以右眼应用免粘弹剂技术植入双焦点散光型人工晶体的16眼为观察组,以左眼应用常规粘弹剂植入双焦点散光型人工晶体的16眼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第1天眼压测量值;术后1个月、3个月残留角膜散光度;术后1个月、3个月的人工晶体旋转度。结果 2组术后第1天眼压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个月、3个月测量角膜残留散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个月、3个月人工晶体旋转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免粘弹剂技术植入散光型人工晶体的手术方法,可以减少手术步骤,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散光型人工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减少散光型人工晶体轴位的旋转度,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2021年08期 v.38 703-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0 ] - 王莹莹;费璇;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控制青少年中低度近视随访2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7年12月在医院验配夜戴形角膜塑形镜的8~18岁青少年近视76例(150眼)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1.934±2.825)岁,男36例(71眼),女40例(79眼),分为低度近视组(-0.75~-3.00 D)和中度近视组(-3.25~5.75 D),均连续配戴2年并定期复查,观察戴镜前和戴镜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的裸眼视力,以及戴镜前和戴镜后6个月、1年、2年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度数变化。结果 76例(150眼)戴镜前视力(0.724±0.334) D,戴镜2年各时间点视力较前均明显提高(P<0.001)。戴镜前眼轴长度为(24.712±0.603) mm,戴镜后6个月、1年、2年眼轴长度均随时间增长(P<0.01)。2年后低、中度近视组眼轴分别增长(0.603±0.176) mm、(0.339±0.279) mm,中度近视组较低度近视组增长更慢。等效球镜度数戴镜前为(-3.092±1.114) D,戴镜后较前增加,中度近视组各时间点增长量均较低度组更缓。结论夜戴角膜塑形镜可延缓近视的发展,延缓眼轴增长,中度近视组控制效果优于低度近视组。
2021年08期 v.38 706-708+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0 ] - 侯玲莉;师军永;
目的分析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彩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40)给予全身麻醉方式,观察组(n=40)给予彩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方式,比较2组的麻醉效果。结果术后1 h、3 h、6 h、12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上也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彩超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具有药物用量少、镇痛效果佳、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有效促进康复。
2021年08期 v.38 709-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3 ] - 朱成斌;蔡春莲;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血淀粉酶(AMY)、脂肪酶(LPS)对急性胰腺炎(AP)诊断和预后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来医院就诊的AP患者64例(AP组)、健康体检人员37例(健康对照组)、非AP急腹症患者25例(非AP组),比较各组间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SAA、AMY、LPS差异,分析SAA、AMY、LPS与AP严重程度相关性和对AP预后预测价值,判断AMY、LPS对AP诊断价值。结果各组间年龄、性别、BMI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82~2.351),AP组AMY、LPS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AP组,AP组、非AP组SAA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A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相关性(r)为0.411(P<0.05),AMY、LPS与APACHE Ⅱ评分无明显相关(均P>0.05),AMY、LPS对AP诊断AUC分别为0.838、0.83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79.00U/L、627.00U/L,SAA、AMY、LPS对AP预后预测AUC分别为0.739、0.624、0.672,AUC_(SAA)>AUC_(AMY)、AUC_(L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92.00 mg/L、821.00 U/L、1698.00 U/L。结论 AMY、LPS对AP诊断价值较高,SAA与APACHE Ⅱ评分呈正相关,SAA、AMY、LPS对AP预后预测均有一定价值,AMY预测价值最高。
2021年08期 v.38 712-714+718+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20 ] - 王小刚;王伯栋;王振刚;徐广振;于峰;朱伟杰;
<正>颅内感染是颅脑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率达3%~5%~([1]),病死率高达27.4%~39.2%~([2]),为多种颅脑手术后(如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出血术后、脑室置管外引流术后及终池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同时颅内感染发生率与术野持续暴露时间长短、手术次数及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密切相关~([3,4])。颅内感染,尤其是化脓性耐药菌导致的脑室等腔隙内感染,是神经外科的极危重症,一旦发生,往往缺乏快速有效的干预手段,且现有的常规治疗方式效果不佳,严重者发生脑疝甚至快速进展至死亡,预后极差。笔者对2011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4例重度颅内感染伴有脑室内积脓的患者,采用终池置管冲洗联合脑室穿刺引流治疗方案,成功治愈10例,死亡3例,1例放弃治疗,后期随访患者死亡。现就入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2021年08期 v.38 715-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张娜;王志敢;周华山;王妍;
<正>肺硬化性肺细胞瘤(pulmonary sclerosing pneumocytoma,PSP)是一种少见肺部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1%的病例可发生淋巴结转移~([1])。由Liebow和Hubell于1956年首先报道~([2])。该病好发于亚洲中年女性,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影像学上与肺腺癌、类癌、错构瘤、炎性假瘤等极为相似,小组织活检易误诊。笔者总结分析7例PSP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肿瘤的诊治水平。
2021年08期 v.38 719-721+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0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于靖;孟爱凤;刘腊根;章毛毛;叶苗;程芳;
目的评价早期监测和干预对控制乳腺癌术后继发上肢淋巴水肿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的研究方法,将2017年1月—6月某肿瘤专科医院行乳腺癌手术的20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6月—11月在该院行乳腺癌手术的21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淋巴水肿监测和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18个月淋巴水肿发生率、发生程度及患侧上肢不适症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淋巴水肿总体发生率(18.14%)略低于观察组(22.2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65,P=0.097);2组患者术后18个月均没有重度淋巴水肿发生,对照组发生中度淋巴水肿比例为33.3%,观察组为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P=0.043);观察组发生淋巴水肿的患者症状指数总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淋巴水肿早期监测和干预,有助于患者及时发现淋巴水肿早期症状,预防较严重淋巴水肿的发生。
2021年08期 v.38 746-748+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 ] - 兰海利;姜艳丽;谢俊清;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管理模式(FIC)结合袋鼠式护理(KMC)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医院内60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依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KMC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FIC。比较2组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生长发育情况(体重、身长、头围)和摄入奶量。结果出生后第30天,观察组患者的体温高于对照组,心率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30天,观察组患者的体重、身长和头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30天,观察组患者的摄入奶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IC结合KMC能有效稳定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命体征,促进生长发育。
2021年08期 v.38 749-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3 ] - 高璐;
目的探讨格林模式的健康宣教在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4月医院82例髌骨骨折患者资料,按建档时间分为2组。2018年6月—2019年3月36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2019年4月—2020年4月46例设为观察组,实施格林模式的健康宣教。比较2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护理服务质量、干预前后知信行水平、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知信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SS、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可靠性、移情性、有形性、保证性、反应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林模式的健康宣教应用于髌骨骨折患者,可有效提升其知信行水平,增强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膝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2021年08期 v.38 752-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6 ] - 刘兰菊;
目的探讨保护动机理论(PMT)的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对子痫前期(PE)患者并发症风险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86例P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试验组给予PMT的健康宣教+心理干预,连续干预8周。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遵医行为,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负面情绪(SAS、SDS)、自我管理行为(ESCA)。结果试验组遵医率95.35%高于对照组(74.42%,P<0.05);护理后试验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自我管理技能、自我管理责任感、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1.63%低于对照组(30.23%,P<0.05)。结论 PMT的健康宣教联合心理干预应用于PE患者,可减轻焦虑、抑郁程度,增强自我管理行为,建立遵医行为,减少并发症发生。
2021年08期 v.38 755-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 ]